2022年,畢節市精神文明建設戰線緊緊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聚焦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總抓手,統籌推進文明創建、文明培育、文明實踐“三大工程”,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為高質量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動力。
七星關區碧陽湖 (王純亮 攝)
高舉思想旗幟 夯實文明創建基礎
畢節市精神文明建設戰線始終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首要任務,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在全市上下掀起學習熱潮。
緊扣黨的二十大精神,畢節市持續深入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和理論宣講,各級各類宣講隊伍在創新宣講方式、增強宣傳效果、擴大宣講覆蓋面上下功夫,通過宣講團示范講、領導干部帶頭講、市縣宣講團集中講、黨代表親身體會講、系統領域聯動講、理論宣傳二人講、融媒體創新講、講師團常態講、文藝作品鮮活講等方式,讓黨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2年11月4日,黔西市水西街道水西社區黨員干部用自編自唱的快板書向群眾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史開心 攝)
“這種宣講方式很好,接地氣,我們都能聽懂。這些年,我們社區的環境越來越好,家家戶戶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大家都覺得很幸福?!睘檠杆傧破饘W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黔西市水西社區將文藝表演與院壩會、板凳會相結合,通過快板、文琴戲、送學上門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及時傳達到基層。
“用彝語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通俗易懂,我們都很喜歡?!痹谕幾灾慰h板底鄉板底村,第一次聽到用彝語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村民羅義勛難掩激動之情,“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多項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讓大家歡欣鼓舞,相信我們今后的生活會越過越紅火?!?/font>
目前,全市組建宣講團652個,累計開展宣講6477場(次),覆蓋宣講對象56.33萬余人;推出短視頻1540個,點擊率和閱讀量達1232.7萬人(次);推出文藝宣講作品272個;21.36萬人參加貴州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知識問答線上答題活動,參與人數位居全省第二。
2022年11月4日,威寧自治縣人武部組織官兵到大街鄉高華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員與當地群眾親切互動,現場一片歡聲笑語。(唐愛梅 攝)
堅持共建共享 推動文明創建走深走實
幸福生活的深度,源于文明的高度。圍繞“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育民、創建惠民”目標,畢節市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補短板、惠民生的過程,在全面推進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同時,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內化為居民意識、外化為城市形象,用文明繪就美好生活幸福底色。
“通過改造,小區簡直大變樣,環境變好了,娛樂設施也齊全了,家門口還有花池,到處干干凈凈,我們住著也舒心?!碧崞瓞F在的變化,七星關區洪山街道洪山社區居民喜上眉梢。
昔日斑駁的墻面被粉刷一新,居民樓美觀又整潔;曾經坑洼不平的小區道路經過改造后,平整又通暢;過去雜亂的空地被整治翻修,成為居民休閑好去處……自啟動老舊小區改造以來,畢節市著力解決城市發展的難點、痛點,努力為群眾創造更舒適的居住環境。根據《畢節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規定,還將推動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工作,對老舊小區實施加裝電梯和扶手、建設無障礙通道、提供地面防滑等適老化改造。
黔西市安居園小區改造前(上圖)后(下圖)
圍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要求,畢節市采取領導領題推動、市(縣、區)共建、網格化包聯、示范性帶動、捆綁式考核的“五項工作舉措”,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文明交通、社會事業、平安建設、農村環境、文明培育“六大攻堅行動”,組織開展交通秩序整治、農貿市場提質、城市“蜘蛛網”治理、突出不文明行為等專項治理,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2022年,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主城區優化路口交通信號燈配時48處,新增靜態交通違法電子警察65處,對14個重點區域城市“蜘蛛網”進行治理。
文明創建為城市賦能的同時,也讓鄉村舊貌換新顏。
“現在房前屋后干凈多了,地面垃圾越來越少了,心情也暢快了?!笨吹郊议T口環境衛生的改變,黔西市杜鵑街道岔白社區居民羅輝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道路干凈、環境優美、柵欄嶄新、壁畫美麗、居民和諧……作為縣級鄉村振興示范點,納雍縣曙光鎮營頭村創新方式,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村民們不僅捐錢捐物,還主動投工投勞,僅用時兩個月,就完成了營頭村的庭院打造、立面改造、柵欄安裝、河堤美化等建設內容,徹底讓營頭村“改頭換面”。
納雍縣曙光鎮營頭村(圖源:微信公眾號“珙桐納雍”)
衛生整治美化環境,美麗工程溫暖民心。文明城市創建,潛移默化幫助群眾養成了文明的習慣。
“自從社區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講排場、比闊氣的現象都不見了?!闭f起七星關區大新橋街道的變化,居民黃先瓊贊不絕口。該街道破舊立新,設立“移風易俗紅黑榜”,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提高,使移風易俗這項“軟任務”變成“硬約束”,全面凈化社會風氣。
2022年春節前夕,納雍縣昆寨鄉大寨村一場只以子女幸福為目的、彩禮分文不收的婚禮,在親戚朋友的見證下辦得熱熱鬧鬧?!傲悴识Y出嫁”為大寨村移風易俗開了一個好頭,贏得當地群眾點贊。
新娘派發喜糖?!傲悴识Y出嫁”為大寨村移風易俗開了一個好頭(圖源:微信公眾號“珙桐納雍”)
一直以來,畢節市始終把推進移風易俗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注重發揮基層自治作用,著力培育文明鄉風,組織召開2022年畢節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暨“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專項行動工作調度會議,對移風易俗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及時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的難題。通過系列舉措,形成了市、縣、鄉三級聯動格局,移風易俗工作有效推進。
同時,督促縣鄉兩級黨委政府指導各村(社區)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充實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等移風易俗內容。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村(居)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協會等群眾性組織,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覺抵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目前,全市3716個村(社區)均結合實際制定了村(居)規民約等,全市縣級及以上文明村鎮占比達80%以上,不斷夯實了文明肌體細胞。
七星關區長春堡鎮干堰村的護潔員正在打掃村落(陳曦 攝)
文明之花競相開放,行業新風吹遍城鄉大地。
2022年,聚焦“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活動的“六心行動”,畢節市組織開展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和行業文明規范提升行動,治理門店占道經營行為5400次,處理噪聲擾民信訪投訴案件1520起。督促指導住建、發改、市場監管、商務等行業主管部門制定行業文明公約,不斷提升行業文明規范。深入開展“文明如廁·從我做起”主題宣傳活動,著力抓好文明旅游志愿服務和宣傳引導,切實做強畢節旅游品牌,擦亮畢節旅游名片。
金沙縣西洛街道(來源:微信公眾號“金沙發布”)
厚植道德沃土 榜樣力量引領風尚
畢節市始終堅持正確價值引領,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積極做好第八屆貴州省道德模范推選工作和開展道德模范學習宣傳與幫扶禮遇,讓更多人受到道德的感召,見賢思齊、精神升華。
從堅持無償獻血10多年的劉魯,到年復一年拄著拐杖守護社區居民身體健康30余載的謝厚芝;從把同村孤寡老人當親人一樣贍養30多年的葉昌鳳,到扎根山區講臺20余載的高吉勤……每個名字都是閃光的名片,每個暖心善舉如同一盞盞明燈,在烏蒙大地播撒著光和熱。
謝厚芝(右)了解村民健康情況
2022年,畢節市持續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4人榮獲第八屆貴州省道德模范稱號,3人榮獲第八屆貴州省道德模范提名獎,人數位居全省第二;2人入選“中國好人”,14人入選“貴州好人”,7人入選“新時代的貴州人”先進典型,德耀畢節的溫暖群像不斷豐富。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2022年,畢節市還組織開展“樹家庭美德 揚文明新風”家庭文明建設巡禮活動進機關、進學校3000余場次,廣泛開展傳承好家風好家訓評議宣傳展示活動、星級文明戶等創建評選活動。組織中小學生廣泛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學雷鋒志愿服務、勞動美社會實踐等“扣好人生第一??圩印?/font>主題教育實踐活動3.5萬場次,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切實扣好人生第一??圩?。組織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5.2萬場次,推出2022年畢節市“新時代好少年”50名,文明校園實現創建全覆蓋。
畢節市實驗小學校長在“開筆禮”上為小學生點朱砂(王純亮 攝)
弘揚時代新風 文明實踐遍地開花
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對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五有”建設標準,畢節市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通過整合精神文明活動中心、綜合文化服務站等基層文化陣地資源的方式,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個、文明實踐所280個、文明實踐站3716個,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
為不斷擴大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成果,黔西市谷里鎮香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開發打造了“鄉村夜話+”文明實踐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利用下班時間,主動深入村組,聽農家言、曉農家情、辦農家事,通過貼近群眾,在拉家常中聽取意見建議。
說起“鄉村夜話+”活動,香山社區居民陳中進一個勁地點贊,“現在村里搞了這個‘鄉村夜話+’活動,我們零碎的時間就有安排了,干部講政策,專家講技術,能人講思路,老百姓說想法……大家的互相交流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知識、技術和政策,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font>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畢節市還充分調動民間文藝骨干、文化能人、專業技術人員、鄉賢寨佬等力量,不斷建強基層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生環境、扶貧幫困等文明實踐志愿隊伍。2022年,全市累計組建縣、鄉、村三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1.2萬余支,按照“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的要求,常態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3萬余場次。
志愿者在畢節市七星關區麻園街道雙樹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帶領社區居民練習合唱(陳曦 攝)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緊扣志愿服務制度化要求,畢節市常態化組織開展政策宣講、法律幫扶、疫情防控、扶弱助殘等志愿服務活動,健全星級評定和積分兌換機制,鼓勵干部群眾參加志愿服務。全市實名注冊志愿者人數達143萬人,有志愿服務時長的志愿者人數占比64%,位居全省第一。尤其在全市疫情防控期間,72萬余名志愿者聞令而動、傾情奉獻。“志愿紅”與“天使白”“守護藍”成為廣大群眾心中最鮮明的守護形象,構建了“守望相助、患難與共”的新型鄰里關系,“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畢節市七星關區海子街鎮海子街社區大學生志愿服務隊走街串巷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陳曦 攝)
精神觸動靈魂,賦予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站在新的歷史航標上,畢節市將不斷加大精神文明建設力度,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圍繞建設新發展理念示范區戰略定位,堅持以高質量統攬全局,守正創新,深化拓展,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努力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和市民綜合素質,讓文明之花在烏蒙大地綻放得更加絢爛?。ó吂澥形拿鬓k)
七星關區城區航拍(王純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