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是畢節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畢節職院”)2017級廣州港訂單班學生,在校期間,他憑借優異的成績每年都獲得廣州港集團提供的一等獎助學金4400元。經過廣州港集團的實地專業培訓,王祥成功拿到了上崗資格證,于2020年7月正式入職廣州港集團旗下企業,從事龍門吊司機崗位工作,每天負責裝卸集裝箱。王祥說:“我記得很清楚,第一個月工資發了8000多塊,我人生第一次靠勞動獲得這么多錢。想起遠在畢節的父母,我當時就寄了3000元回家,后來每個月我都會寄3000元回家。發年終獎時,我一次性給了父親幾萬元用來還賬”。
畢節職院鳥瞰圖 (畢節高新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王祥只是畢節職院訂單班學子實現高質量就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畢節職院搶抓機遇,強化機制創新,攜手廣州高校,與廣州市政行校企開展深度合作,共建共促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切實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步伐。
截至目前,畢節職院先后與廣州港集團、廣汽集團等18家頭部企業,攜手廣州番禺職院等7所院校聯辦53個訂單班,受益學生1929人,已就業的畢業生平均年收入8萬多元,涌現出秦鵬、王祥等人生出彩典型。同時,推動本校學生參加有關技能培訓學習、跟崗實習3000余人次,累計輻射帶動就業1.1萬余人。
共建高效協作平臺
搭建技能培訓平臺。畢節職業技術學院根據廣東省“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人才需求,多次與廣州市政行校企簽訂若干合作協議,由校方提供建設場地,有關企業向學校捐贈資金3500萬元和若干實訓設備,先后為本校打造了畢節·廣州人力資源開發基地、“廣東技工”培訓基地、“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南粵家政”培訓基地。此外,學院與廣東省有關方面共同發力,建立完善穗畢政府主導、人社國資等多方協調、工青婦牽頭主管、校企主體實施的協作共建機制,搭建“穗畢人力資源開發產教聯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社會服務產教融合培訓就業系統等服務平臺,構建教育產業供需適配機制,形成“廣東人力需求、畢節產業轉型、學校實力提升、學生就業優質”的多贏格局。同時,強化保障服務,構建畢節職院+廣東院校+廣東企業“1+N+N”聯動項目落地運行機制。
畢節職院與廣汽集團合作開辦訂單班
搭建產學研平臺。依托畢節試驗區政策、資源、人口三大優勢,畢節職業技術學院農業工程系與廣東省農科院茶科所聯合實施畢節夏秋茶加工生產重大科技“揭榜掛帥”項目,助推高山生態有機茶產業發展;學院旅游管理系與嶺南集團共建“黔匠工坊”,開發粵黔十三道風味菜系,助推服務業創新發展。學院堅持育訓并舉,共建“越秀風行養豬學院”,開展學生培養員工培訓;與越秀地產、萬豪集團聯手,在百里杜鵑打造國際酒店產教融合基地,助推旅游服務發展。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由畢節職院定期將幫扶需求、就業需求、培訓需求上傳系統,由廣東有關企業實時通過系統發布用人需求,促進雙方技能培訓和用人需求信息無縫對接。截至目前,已推動廣東有關方面先后組織到畢節職院開展幫扶工作400余人次,促成簽訂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協議40多項。開發東西協作產教融合數字化管理平臺,實施“信息資源、職業培訓、課程師資、就業人才”共享機制,借助新信息技術提供智能開放的教學及實訓環境,促進校際、企校之間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的互聯互通。
搭建市場運營平臺。由畢節市人社部門牽頭負責,畢節職院具體承接,與廣東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在畢節共建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職教城園區,推動人力資源交流和勞務協作,搭建人力資源市場化運營平臺。截至目前,職教城園區已有10多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簽約入駐發展,其中廣州智聘公司等3家為國內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每年向東部輸送2萬多人,為新一輪粵黔協作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探索了可借鑒可推廣的模式。
共建高水平師資隊伍
走出去“充電”。充分利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協作平臺,采取“赴外學習+掛職鍛煉”等方式提高畢節職院管理人員和師資水平。截至目前,已選派165名教師和管理人員分別赴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研修培訓和跟班學習,已選派1名學校領導、1名副處級干部赴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為期半年的掛職鍛煉。
畢節職院與嶺南集團合作開辦訂單班
請進來“傳經”。引入48名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能大師,外聘14名職教名師專家,打造跨域混編雙師團隊,培訓教師500余人次,優質教培資源嵌入教學。爭取廣州番禺職院支持,采取舉辦專題培訓、“周末大講堂”等形式,幫助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針對校企合作訂單班,協調廣東省有關企業定期抽派專家技師赴畢節為學生上課,并組織職院教師進行同步觀摩,學習專業學科建設、教學與師資培養等方面經驗。目前,已協調廣東方面有關專家到職院開展培訓7批次,培訓師生1000余人次。通過穗畢協作交流、專業培訓、掛職鍛煉與柔性引進等方式,學院從廣東有關職業院校引進2名教授服務省級“雙高?!苯ㄔO,教師教育理念、課程建設及教研科研
聯合式“攻關”。與廣州番禺職院、國泰安研究院建立職業教育課題聯合攻關機制,圍繞“后發地區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區域職業教育課程及校本教材開發”“東西部協作育訓并舉人力資源開發模式”等重大課題開展研究,提升畢節職院教師科研素養和教學水平。同時,協調廣州有關方面專家赴畢節職院開展專業建設指導和課題研究,學院已獲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級職教名師4人;國家級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獎2項,省級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3項、教學成果獎1項。
共培高技能人才
精準招生。訂單班“招生招工、畢業就業”機制,協調廣東方面有關企業在畢節職院冠名開辦訂單班,由企業派出招生宣講團隊,以建檔立卡家庭和困難家庭為主要對象,宣傳企業經營狀況、未來發展戰略、用工需求等情況,引導他們對未來就業進行提前規劃。之后,企業派出專家組到畢節職院組織面試,挑選品學兼優和家庭困難學生進入訂單班學習,其中困難家庭學生占比達80%。
廣州港班實訓室
精準培養。創新“引企入?!薄艾F代學徒制”“中高職貫通”等模式,建立“專業共建、資源共享、供求必應、傳幫齊動”特色辦學機制,與廣東方面有關企業聯合開辦工程造價、建筑技術、酒店管理等技能培訓班,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同時,與有關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組織學生在第五學期轉段到廣東省有關技工學校,拓展企業課程、技能實操等學習培訓,最后半年轉到企業開展跟崗實訓。比如,學院與廣州港集團、廣州港技工學校合作舉辦“廣州港班”,共建實訓基地,實施“崗課訓證”育人一體化;聯合廣州團市委、廣州輕工技師學院與廣州酒家集團、嶺南集團合作舉辦“廣州酒家班”“嶺南集團班”,共建“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形成學校教師、企業大師、青年創業導師協同的“三師帶徒”模式;“南粵家政”實行“以工代訓、在崗教學、互聯網+”培訓模式;西部學生轉段到東部院校,學生在思想觀念、行為習慣、校企銜接等過渡適應,享受優質師資及實訓教學資源,實現學生職業素養和崗位技能雙提升,學生獲技能大賽國家級獎3項、省級167項。目前,相關對口幫扶企業已舉辦跟崗實習150期次,跟崗培訓學生1400余名。
精準扶持。堅持“?;?、可持續、能發展”思路,建立困難學生管理臺賬,完善“一對一”幫扶措施和資助機制。針對家庭困難學生,協調廣東方面有關企業出資建立專項助學金近300多萬元。同時,在全額發放國家勵志獎學金和中職助學金、高職助學金的基礎上,將學校事業收入的10%用于資助困難學生。截至目前,已發放獎學金、助學金共計1050萬元。
共促高質量就業
推動異地就業。建立兩地黨政部門、學校、企業協作機制,針對建檔立卡家庭和困難家庭畢業生,采取雙向選擇方式,吸納到廣東就業,推動實現“學會一技、就業一人、帶富一戶”。同時,每年邀請東部企業到畢節職院召開專場招聘會,促進異地就業。2021年,畢節職院應屆畢業生省外就業達468人,占就業人數的19.28%。瞿鴻,是來自貴州畢節市織金縣板橋鎮的一名女孩,她畢業于畢節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12月,她通過學校推介的招聘會,向廣州地鐵集團投了工作簡歷,很幸運的是她成功通過了面試,經過培養后取得站務員資格證,于2021年8月與廣州地鐵簽訂了勞動合同,正式成為廣州地鐵集團的一名員工。
入職廣州港就業
擴大本地就業。定期邀請廣州有關方面專家來畢開展人力資源開發及就業指導,并與廣東在畢企業廣藥集團刺檸吉共建定向就業訂單班,訂單式培養畢節生產基地技術人員。與廣州越秀風行農牧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僅大方縣基地就吸納50人就業。同時,利用“云就業”平臺,組織職院畢業生參加線上線下招聘會,拓寬本地就業渠道。截至目前,通過本地企業招聘會1000余家企業累計提供崗位20000余個。
跟蹤服務就業。依托東西部協作平臺,完善畢業生就業臺賬,建立畢業生就業跟蹤指導和服務機制,實現畢業生就業信息動態管理。每年組織學校負責人赴東部企業走訪調研,通過網絡對接、寄發調查表等形式及時掌握已就業學生情況,適時與就業畢業生開展座談,了解職業發展情況,幫助協調解決困難問題,聽取對學校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培訓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目前,已開展畢業生跟蹤服務走訪調研30余次,開展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指導100余場次。
通過探索創新,畢節職業技術學院與廣東省政行校企深化合作共建,構建了東西協作產教融合精準脫貧人才培養的特色體系,創新了東西跨域政校企行協同產教融合的運行機制,探索了一條西部職業院校借力東西協作服務產業、帶動就業、鞏固脫貧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畢節職業技術學院乘《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實施的東風,立足畢節,匯聚力量,開放發展,正在朝著建成省級“雙高?!?、夯實參加國家“雙高計劃”遴選基礎、努力建成職教本科的三大目標邁進?。ó吂澣請笊?池涌 郭佳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