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底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
鄉村振興,法治先行。2022年5月25日,在貴州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畢節市鄉村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獲滿票通過,于9月1日起施行。這是貴州省設區的市首部關于鄉村環境衛生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是畢節市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填補了畢節鄉村環境衛生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為畢節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精雕細琢:在立法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黔西市化屋村(來源:微信公眾號“畢節旅游集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是重中之重,環境是突出短板。
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不斷加大對鄉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力度,探索創建了“黨建+積分”“三個一元”等工作機制,鄉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呈現良好態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隨著城鄉一體化的快速發展,鄉村環境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尤其是在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畜禽糞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諸多短板,影響了鄉村人居環境的改善。
為了應對畢節鄉村環境衛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新任務、新挑戰,迫切需要制定一部鄉村環境衛生管理方面的專項地方性法規,細化相關上位法和上級政策的規定,總結畢節積累的經驗,補齊存在的短板,健全治理長效機制,鞏固提升治理成效,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居住環境的新期待,全力推動鄉村環境衛生持續改善。
立法有溫度,民生總關情。鄉村環境衛生的內容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社會關注度非常高。
“在立法過程中,要始終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堅持開門立法、問計于民,讓立法成為傾聽民聲、反映民意、匯集民智的過程?!碑吂澥腥舜蟪N瘯敝魅瘟_昌琪在《條例》立法工作推進會上強調。
2021年4月初,畢節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單位組成的《條例》起草小組分赴全市各縣(自治縣、市、區),對鄉村環境衛生管理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深入了解和掌握全市鄉村環境衛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前往已開展鄉村環境衛生管理立法的吉林長春、寧夏銀川、山西運城等地“取經”,學習借鑒外地成功立法經驗。
為讓立法更科學民主、更得民心,市人大常委會不斷擴大公民和社會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更加廣泛全面地了解各方意見建議,通過各種方式征求到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市直33個部門、9個縣(自治縣、市、區)、19個基層立法聯系點以及部分立法咨詢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共計300余條。
高質量的立法,離不開精細化的研究論證。2022年2月17日,省人大法制委、常委會法工委組織省人大環資委、省人大農業和農村委、省農業農村廳等20家省直部門召開立法論證會,協助畢節市人大常委會對《條例(草案)》進行研究論證。
結合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有關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見以及2022年中央1號文件、新國發2號文件精神,經多次修改、精雕細琢,《條例(草案)》由初審的49條精簡為最終的33條。
《條例》從草案起草,到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歷經三審,歷時一年多,真正做到將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貫穿始終,在立法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促進了法規質量的提升。
著眼問題:為法規務實管用求創新

金沙縣西洛街道(來源:微信公眾號“金沙發布”)
針對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這是畢節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的立法導向?!稐l例》的出臺,緊貼社會實際、回應熱點難點、注重探索創新,不但解決了現實難題,還彰顯了地方特色,成為畢節鄉村環境衛生管理事業法治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條例》共5章33條,分為總則、環境衛生管理、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附則?!稐l例》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總體部署,聚焦“一區三高地、五個新畢節”戰略定位,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為目標,以鄉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糞污治理、廁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等為重點,建立健全鄉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全面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著力補齊鄉村環境衛生管理突出短板。
在垃圾治理方面,《條例》圍繞建立生活垃圾管理系統、推進鄉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生活垃圾收集容器設置、鄉村垃圾日產日清、垃圾收運車輛配置等重點內容,做出了多項前瞻性的規定,確保全面提升鄉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為深入推進鄉村“廁所革命”,《條例》規定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具體實施鄉村廁所改造工作,建立管護機制;村(居)民委員會協助鄉鎮人民政府開展相關工作。同時,鼓勵推動鄉村廁所改造與生活污水治理一體化建設,推進鄉村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推動廁所糞污就地就農消納、綜合利用。
《條例》注重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合理確定鄉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加強污水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職能職責,并鼓勵城市污水管網向周邊村寨延伸覆蓋。同時,《條例》加強推進鄉村黑臭水體治理,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鄉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湖)長制管理考核體系,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采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消除鄉村黑臭水體。
鄉村環境的改善,離不開群眾的參與。為激發群眾積極參與鄉村環境衛生管理的內生動力,《條例》規定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持續開展村寨清潔行動,指導村(居)民委員會組織開展文明農戶、衛生家庭、美麗庭院、美麗鄉村等評比活動。
“我有一方庭院,勝過詩與遠方?!薄稐l例》聚焦村容村貌提升,規定縣級人民政府鄉村振興主管部門統籌推進本轄區內鄉村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作,要求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鄉村實際情況,鼓勵和支持因地制宜綠化美化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及其他可以植樹種花的區域,深入推進鄉村綠化美化。
導向鮮明:打通基層行政執法“最后一公里”

七星關區生機鎮(陳曦 攝)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為確保地方立法讓鄉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長出“牙齒”,《條例》對應鄉村環境衛生管理的責任義務,分別創設了行政處罰。
《條例》重點對鄉村環境衛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比較常見的、反映最為強烈的4類情形重申上位法規定,并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處罰幅度范圍內從重處罰,明確了各部門承擔的執法監管范圍和行政處罰的標準。
針對向河流、湖泊、水庫、溪流、河塘、溝渠、道路等直接排放糞便、污水以及丟棄畜禽尸體的行為,《條例》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將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向指定場所以外的鄉村轉移、傾倒、填埋的,《條例》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以5000元以上5萬以下罰款。
違反《條例》規定,在非劃定區域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物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對損毀或者擅自停用、占用、拆除、移動鄉村環境衛生設施的行為,《條例》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應當補建或者按照市場評估價格賠償,可處以市場評估價格3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
此外,為避免相關部門執法過程中推諉扯皮、管理缺失的現象,切實解決基層執法難“最后一公里”問題,《條例》還規定了鄉鎮人民政府實施行政處罰的情形,進一步實現鄉村環境衛生管理重心下移,增強《條例》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實效性。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薄稐l例》的制定出臺,將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進一步保障和推動畢節美麗鄉村建設,讓鄉村環境“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逐步實現,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貢獻了生動的畢節樣本。(張毅青)
責任編輯:蔣敦萍 二審:宋琴 三審:王應軍